谢菲尔德都市传说:安居乐业,是这场瘟疫大封锁换来的

都市传说

 
 

 

瘟疫

大封锁

The Great Plague Blockade

早在14世纪中叶

欧洲就已经开始采取检疫隔离的措施

以应对当时猖獗的鼠疫

此后检疫隔离逐渐成为

欧洲各国疾病防控体系的基石

当时的检疫隔离跟现在一样

需要政府的强制力量

 

然而17世纪英国的一次“封城”

既不是因为政府的强制要求

也不是迫于舆论的强大压力

而是出于当地人民的自愿

他们的舍生取义

保障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

这次“封城”既伟大又悲壮

故事里所闪耀的人性光辉

至今让英国人纪念缅怀

 

 

ONE

欧洲的检疫隔离

 Quarantine

 

 

 

 

死亡之舞

-Michael Wolgemu

爆发于1347-1352年间的欧洲鼠疫,发源于东地中海海岸一带。病毒附在水手和货物之上,漂洋过海,祸害四方。欧洲沿海的城邦如意大利不计其数的人感染上鼠疫,成批成批地死亡。鼠疫祸祸完了意大利,再挥师北上,翻过阿尔卑斯山脉,前往奥地利、法国、西班牙肆虐,一时间,欧洲大陆成了人间地狱。

 

当时,所有的药物都对鼠疫无能为力,欧洲人能想到的办法只有隔离,就是不让病人和沾染病毒的物品与健康人群接触。政府会安排武装人员在防疫线和城市入口处排查询问,如果检查人员认为你身上可能携带病毒,那么他们会把你送到城外一个临时搭建的营地隔离起来。

 

1377年,威尼斯在圣玛利亚岛上建立起欧洲第一个永久性的隔离医院。此后,越来越多的欧洲城市采用威尼斯模式。这种隔离医院通常都会有一个天然屏障,比如江河湖海。如果没有天然屏障,政府就会建立起一道人工屏障,比如围绕隔离医院挖一条护城河,或是挖一个巨大的壕沟。

 

 

 

毕达哥拉斯

 

在港口城市,除了设置隔离医院这种常规操作,政府还会对容易携带病毒的商品进行消毒,像羊毛、布料、皮革、假发等。而像蜂蜡、海绵等商品,则需要用流水不断洗刷48个小时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

 

当时的隔离期一般都是40天,这个40天的时间不是来源于医学理论,而是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个观点,即4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数字。数字4在平面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高度,从而形成了第一个稳定的立体结构,即代表稳定和永久的四面体。4还与物质世界、物质存在有关,比如四个元素、四个方向、四个季节等等。

 

另外,根据基督教经典记载,耶稣在沙漠中的苦修时间,也正好是40天。如今,英语中的“检疫隔离”(quarantine)一词就源自意大利语的quaranta giorni,意思是40天。

 

1663年,在吸收地中海地区检疫隔离经验的基础上,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自己的检疫隔离法律,它主要是为了隔离可能携带鼠疫病毒的旅客和船员,以免他们将鼠疫病毒从港口传往内地。而接下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部法律出台的三年之后。

 

 

 

TWO

鼠疫来势汹汹

 Plague is praging

 

 

莫伯森牧师

Mompesson

 

 

英国德比郡有一个小村庄,叫做埃姆(Eyam)。这个小村庄平平无奇,既没有什么风景名胜,也没有什么土菜特产,一直以来,村民们都过着男耕女织、鸡犬相闻的平淡生活。

 

1665年秋天,埃姆村的一个裁缝从伦敦买了一些布料。不料几周后裁缝的年轻助手乔治(不是那个佩奇的弟弟),突然暴病身亡。

 

紧接着,村里还有好几个人突然暴毙。村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追根溯源,发现伦敦来的那捆布料里藏着跳蚤,而乔治就是第一个在壁炉边打开这捆布料的人。

 

此时,伦敦市正在爆发鼠疫,死亡人数呈爆发式的增长,7月的最后一周,死亡人数2000人,8月的最后一周,死亡人数6500人,9月的第三周,死亡人数更是超过7000人。跳蚤把伦敦的鼠疫带到了这个小村庄,这才导致了村民们接二连三的死亡。

 

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有42个村民因为染病死亡,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村里的鼠疫愈演愈烈,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因为感染病毒而去世,埃姆村迎来了自己前所未有的至暗时刻。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村民们找到了教区里的牧师威廉莫伯森(William Mompesson)。他们希望牧师给他们指点迷津,全村村民要不要离开村子,另找其他的地方安居乐业。

 

 

 

用石头垒起来的围墙标记了村民不能跨越的边界

 

 

然而,牧师的回答让村民们震惊不已,那就是村民们不仅不能离开,相反,最好都留下来,并且把村子彻底封锁。他也明确地告诉大家,选择封锁,就是选择不归之路。但是,村民们的集体牺牲,会换来周围城镇的安全,尤其是离德比郡不远的大城市谢菲尔德的安全。

 

牧师还说,他会留在村里,与村民共赴黄泉。只要自己还没有断气,他就会在村里全力超度每一个亡灵。

 

 

 

THREE

村民生死抉择

 Live or die

 

 

 

 

瘟疫之屋

House of Plague

村民们听了牧师的建议,竟大多表示同意。这些村民大部分连字都不认识,却有着如此决绝的意志。1666年6月24日,埃姆村正式“封村”,村里的人不许出去,村外的人不许进来。

 

封村之后的一个多月,由于天气炎热,村里的死亡率达到最高峰。在短短八天之内,有个叫伊丽莎白的女人就丧失了自己的丈夫和6个孩子。用手帕捂住嘴巴阻挡尸首腐烂的恶臭,她把他们的遗体拖到附近的田地中,草草掩埋。

 

 

 

 

伊丽莎白将家人埋葬于此

 

然而,就算亲人们一个个撒手人寰,就算自己也可能会随时倒地不起,村民们也没有选择逃离。没有政府的警卫在村子周围巡逻,没有网络的舆论在施行道德绑架,这些村民们完全靠自觉来封城,这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人看来都是难以置信的奇迹。

 

一年多之后,埃姆村的鼠疫才自行结束。封村之前,全村人口350人,大难之后,全村人口仅存83人,死亡率高达四分之三。莫伯森牧师居然在鼠疫中挺了过来,后来还去了其他地方当牧师。

 

埃姆村的村民们,用自己的毁灭,来换取大城市谢菲尔德市民们的安全。也许这些村民们一辈子都没有去过谢菲尔德,但他们依然选择舍生取义,避免了谢菲尔德等大城市十室九空、尸横遍野、万籁俱寂。

 

 

 

 

每年8月各地的人会来埃姆村装饰村里的水井

 

现今,伊姆村主要用作附近谢菲尔德(Sheffield)和曼彻斯特(Manchester)的通勤村。村里的原始森林依旧绿树茵茵,庄严的伊姆大厅,依旧傲然屹立在村庄上。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细节还是那一块块绿色的牌匾,如今用它来标记惨遭黑死病毒手的村舍,很多牌匾上还列出了在黑死病中丧生的各个家庭成员的名单。

 

这些牌匾在不断提醒那些住在这里的人:多亏了这些勇敢的人,他们以及他们的祖先才得以生存下来。

 

 

 

Four

鼠疫永远不灭?

 Lasts forever?

 

莫伯森牧师

Plague doctor

 

 

直到18世纪前期,鼠疫这个黑死病之后最强势的传染病才在欧洲大部分地区消失,但是它在地中海南岸和东岸地区、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依然相当流行。

 

又过了一个世纪,鼠疫的致病病原体才被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瑞士细菌学家亚历山大·耶尔森同时发现,可能的预防方法是取自疫苗接种或是注射尚存活但已无毒性的耶尔森式杆菌制剂。链霉素、四环素这样的抗菌药被证明对控制病情很有效。

 

当然,鼠疫不可能彻底在人间消失,阿尔贝·加缪的《鼠疫》结尾有这么一句话:“鼠疫杆菌永远不死不灭,它能沉睡在家具和衣服中历时几十年,它能在房间、地窖、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心地潜伏守候,也许有朝一日,人们又遭厄运,或是再来上一次教训,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

 

 

 
 

 

文字丨西米

排版丨西米

图片丨网络

校阅丨翟千

网站 | 王晶昳

网站审核 | 林正昕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在谢菲尔德

你不是孤身一人。

 
 
 
 

 

创建时间:2022-11-30